美食家蔡澜的家族名字背后,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。
蔡澜的兄弟姐妹中,大哥蔡丹的名字听起来就像个菜单,而弟弟蔡萱个头不高,还是家里最小的那个,所以大家亲切地称他“小菜”。至于蔡澜呢,名字与“菜篮”最为契合。于是,蔡澜的朋友们为他们编了个小调,歌词写道:
“老蔡一早,拿了菜单,提了菜篮,到菜市场去买小菜。”
蔡澜的身份非常多元,倪匡在描述蔡澜时,认为这些身份虽然密切相关,但每个都有不同的侧面。为了简洁清晰地概括,机智的倪匡给蔡澜的多重身份做了一个总结:
作家、电影制片人(监制、导演、编剧、策划、影评人、电影史料专家),美食家(食评人、餐馆老板、食物与饮品创作者),旅行家(创意旅行社主持与领队),书法家、画家、篆刻家、艺术鉴赏家(致力于推广民间艺术及发掘民间艺术家),以及电视节目主持人等等。
蔡澜的学识渊博,才艺多样。金庸曾说,跟蔡澜交往,仿佛与他笔下的令狐冲、段公子做朋友。
大家称他为才子,但蔡澜却并不认同这个称号。“按照潮州老辈的标准(蔡澜祖籍广东潮州),‘才子’应该具备琴棋书画、诗词歌赋、山医命卜、嫖赌酒茶烟等多方面的能力。按照这个标准,我与‘才子’二字可真是无缘。”
展开剩余84%正如他说的,人生的智慧总是分领域的,尽管蔡澜身份众多,但最终陪伴他一生的,只有两个身份:作家,和电影人。
自小,蔡澜便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。父亲蔡文玄在邵氏兄弟创办的海星电影公司工作,负责审核电影剧本。得益于父亲的工作,蔡澜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电影,并因此产生了浓厚兴趣。为了理解外文电影,他白天上中文学校,下午去英文学校,甚至逃课看电影,沉迷于电影的世界。
高中毕业后,蔡澜考入日本大学,学习电影编导,并在邵逸夫的支持下,成为邵氏公司的驻日代表,负责公司的日本业务。就这样,蔡澜的40年电影生涯正式展开。
蔡澜在电影行业中深耕后发现,做监制不仅能参与电影发行,还能接触到更多不同的项目,这让他能够学到更多新知识。于是,他果断选择了监制这一职业道路。
除了监制,他还需要对邵氏的电影进行审核。有一次,他发现一部电影很特别,它不仅真实地呈现了用刀砍下去的血和骨裂的声音,还比其他武侠片更加写实。
这部电影就是《独臂刀》,它是香港首部突破百万票房的电影,而导演则是以脾气火爆著称的张彻。
事实上,张彻的性格非常刚烈,工作中总是喜欢大声斥责别人,蔡澜曾目睹一些导演被骂得泪流满面,内心非常同情。但他还是劝说张彻要保持与人为善的心态,但张彻不以为然。蔡澜决定顺其自然,然而他也直言,如果自己与张彻发生冲突,“一定会动手”,还笑称:“张彻从不运动,肯定打不过我。”
然而,尽管两人在邵氏共事多年,却从未见过他们发生过真正的争执,反而是张彻每当空闲,就会跑去蔡澜的办公室,二人一边喝茶一边探讨文学与书法。
青年时期的蔡澜,脾气其实也不小,工作上对自己与团队都要求严格。有一次,他不满团队拍片速度过慢,直接把所有人都炒了:“我就是对工作要求高,看到不满意的就破口大骂,得罪人我不怕。”
事后,蔡澜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表示,自己当时确实有些冲动。“应该先从解雇一个人开始,而不是一股脑儿全都炒掉。”
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,那时,港片的影响力遍布整个东南亚乃至大陆,甚至连电影还没拍,就能从外国预售中赚到足够的拍摄资金,几乎不可能亏本。
但是,蔡澜的暴脾气,随着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磨砺,也逐渐被软化了。
他曾视《卡萨布兰卡》为商业电影的标杆。这部电影不仅有强烈的商业吸引力,还兼具了艺术性。在第16届奥斯卡奖上,荣获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三项大奖,并在2007年被好莱坞编剧协会评为“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”之首。
蔡澜曾多次向邵逸夫提出:“邵氏公司每年拍四十部电影,其中哪怕只有一部票房不佳,那也是艺术和理想的象征。”然而,邵逸夫却回应:“我拍四十部电影,都是赚钱的,为什么要拍三十九部赚钱,一部不赚钱?我为什么不拍通通赚钱?”
于是,蔡澜渐渐意识到,自己不可能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,他开始接受现实,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,放弃了理想主义的创作。虽然有人批评他对艺术毫无良心,但他坦言:“我对老板有良心,因为我不想让理想主义浪费老板的钱。”
电影事业上的不顺,反倒为蔡澜开辟了新的兴趣。他开始接触篆刻,尽管倪匡曾告诫他:“学篆刻首先得有扎实的书法功底,而你的书法……”蔡澜不以为意,表示先从书法开始学。
几个月后,倪匡惊讶地发现,蔡澜已经能够熟练地书写篆刻,并且他不仅学会了书法,还开始研究画作与色彩。倪匡感叹:“有艺术天分的人,就是这样。”
尽管蔡澜逐渐淡出了电影圈,但他依然热衷于欣赏电影,并且回归了自己小时候和父亲一起看电影的初心。
1997年,随着嘉禾创始人之一何冠昌的去世,蔡澜彻底告别了电影行业。
金庸曾说,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,他的生活态度永远是轻松和愉悦的。
1980年代某天,嘉禾老板邹文怀曾因受到香港黑社会的威胁,要求蔡澜带着人一起离开香港,随便选择目的地。蔡澜立即买了去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机票,开始了他的环球之旅。
那时,成龙正面临黑帮威胁,蔡澜陪着他去了西班牙拍摄《快餐车》,然后又到多个国家拍摄影片。蔡澜监制的《福星高照》、《一个好人》和《龙兄虎弟》等电影,都成为了经典之作。
蔡澜与成龙的友情也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深厚的巩固。一次,在韩国首尔,蔡澜带着导演李翰祥去吃地道的韩国饭菜,他与餐馆的“妈妈桑”非常亲切,称其为“妈妈”,并与她深情拥抱,场面十分温馨。
与此同时,蔡澜的豪爽和幽默也常常为大家带来欢乐,他喜欢与朋友们一起喝酒、聊天。
不仅如此,蔡澜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,他喜欢旅行,爱吃美食,甚至将吃到的美食都记录下来,时常为朋友们写下食谱、回忆。
总的来说,蔡澜一生充满了乐趣,他善于享受生活,吃遍世界美食,也记录下了许多与好友们的趣事与生活点滴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